月经是女性生殖健康的晴雨表,规律的周期、适中的经量和稳定的持续时间都反映了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状态。当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超过7天、经量突然增多或减少、经期淋漓不尽甚至闭经时,可能提示身体存在潜在问题。数据显示,30%的女性曾因月经不调就医,但其中半数人因不了解检查流程而延误诊断。
一、月经不调的核心检查项目
1. 基础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六项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包含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需在月经第2-5天空腹抽血,此时激素水平最能反映卵巢基础功能。例如:
甲状腺功能检测(TSH、T3、T4)可筛查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这两类疾病会导致经量减少或闭经。对于经期出血量大的患者,还需通过血常规评估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2. 影像学探查
3. 妇科专科评估
4. 进阶诊断手段
二、诊断流程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病史采集与初步判断(耗时约15分钟)
医生会重点询问:
第二阶段:针对性检查组合(1-3天完成)
| 症状特征 | 推荐检查组合 |
||-|
| 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 血常规+凝血功能+宫腔镜 |
| 闭经伴泌乳 | 泌乳素检测+垂体MRI |
| 多毛、痤疮+月经稀发 | 睾酮检测+卵巢超声 |
第三阶段:数据整合与鉴别诊断
通过交叉比对检查结果,医生将区分:
三、检查前后的关键注意事项
1. 时间选择禁忌
2. 特殊人群调整方案
3. 结果解读误区
四、自我管理与就医信号
建立月经日记,记录周期长度、经量(以卫生巾用量估算)、疼痛程度。出现以下情况需48小时内就诊:
日常调理可尝试:
月经不调的诊断如同解谜游戏,需要医患共同梳理时间线索、拼凑检查证据。及时规范的诊疗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病变等隐患。记住:一次完整的检查评估,胜过盲目尝试十种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