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脏浩特,央视在一档节目中报道了中国航发两位高级技术工人心脏浩特的事迹心脏浩特,在视频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歼-20隐身战机发动机零部件的加工和最终装配,都是在中国航发黎明公司工装制造厂进行的……心脏浩特我国发动机已实现从国产第三代发动机‘太行’到国产第四代发动机‘峨眉’的历史性跨越……”
这里明确指出了中国国产第四代发动机“峨眉”正在紧张研发之中,未来将作为歼-20隐身战机的的备选发动机之一,但是节目中并没有指明歼-20现在就已经采用了“峨眉”发动机,所以很多军事爱好者“迫不及待”地做出如此推论显然还缺乏有力的证据。
从第三代发动机向第四代发动机跨越可以说是“难上加难”,很多性能几乎已经达到当前技术水平的物理极限,攻克任何一个难关的周期都非常长。
从美国的经验看成功研制一款成熟的第四代发动机需要15-20年时间,美国的F135发动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一直到2016年F-35A战斗机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经历了20年左右。当然,美国人做不到的事情,中国人未必就不能做到,但是规律就是规律,这不是“大跃进”这样的冲动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在这方面我们显然是有着沉痛教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