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是影响全球约10%-15%育龄夫妇的常见问题,其病因涉及生殖系统、内分泌、遗传等多个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40%的不孕症由女性因素导致,30%由男性因素引起,剩余30%为双方共同原因或不明因素。本文基于最新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系统梳理检查项目的科学逻辑与实施路径。
一、基础认知:什么情况需要启动检查?
1. 诊断标准
夫妻未避孕且有规律性生活(每周2-3次)超过12个月未孕,或35岁以上女性尝试6个月未果。若存在月经紊乱、盆腔手术史、反复流产等高风险因素,建议提前评估。
2. 检查原则
遵循“从无创到有创、从基础到专项”的阶梯式排查策略。约80%的不孕症可通过常规检查明确病因,需男女双方同步筛查。
二、女性必查项目解析
第一阶段:生殖功能基础评估
1. 激素六项检测
2. 超声监测
第二阶段:输卵管与宫腔功能检测
1. 子宫输卵管造影(HSG)
2. 宫腔镜检查
第三阶段:免疫与感染筛查
1. 抗抗体(AsAb)检测
2. TORCH与性传播疾病筛查
三、男性必查项目解析
分析(核心首查)
生殖系统超声
内分泌与遗传学补充检查
四、联合检查与特殊评估
1. 染色体核型分析
2. 腹腔镜联合探查
五、检查流程优化建议
1. 分阶段路径图
第一步:基础筛查
女性:激素六项+AMH+超声
男性:常规
第二步:专项排查
女性:HSG/宫腔镜+免疫抗体
男性:生殖超声+性激素
第三步:高级评估
双方:染色体分析+感染筛查
2. 时间管理技巧
六、治疗衔接与生活干预
确诊后应根据病因选择方案:
行动指南
1. 就医准备:携带既往检查报告、月经周期记录、手术史清单。
2. 心理建设:40岁以下夫妇通过规范治疗,累计妊娠率可达70%。
3. 紧急转诊:发现严重畸形(如单角子宫)、AMH<0.5 ng/mL或萎缩,建议直接咨询生殖医学中心。
通过系统化检查与精准干预,多数不孕症患者可实现生育目标。重要的是保持科学认知,避免盲目尝试偏方,遵循循证医学路径逐步推进。